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生物多样性研究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大熊猫保护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7-05-08 14:22
来源: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2017年5月6日,首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九寨”杯国际摄影大赛正式启动,这是由大熊猫国家官方机构首次举办的熊猫主题国际影赛活动,也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两大生态品牌大熊猫和九寨沟首度携手的全球性文化推广活动。为方便各国公众了解大熊猫保护研究历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摄影大赛启动当天同时发布了《大熊猫保护大事记》。

该大事记摘要展示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大熊猫保护和研究的法律法规制定、保护区设立、种群普查、人工繁育、野外训化、自然放归等重大事件,充分体现了大熊猫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是社会各界从科研保护角度认知大熊猫的重要史料。

全文如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63年,四川卧龙、白河、王朗、喇叭河等四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建立。

1974-1977年,全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数量为2400多只。

1981年,中国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签署《关于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议定书和行动计划谅解备忘录》。

1983年,大熊猫栖息地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中国政府成立“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

1985-198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显示野外大熊猫数量为1100只。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大熊猫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联合编制《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

1992年,中国启动“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简称“保护大熊猫工程”。

1999年,中国大熊猫栖息地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

1999-200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数量为1596只。

2001年,国家林业局颁布《野外大熊猫救护工作规定》。

2004年,召开全国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确定,坚持以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的保护策略。

2005年,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

2006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将经过野化培训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祥祥放归野外。这是人工繁育大熊猫首次被放归自然。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决定,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受损5.7391万公顷,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受损严重,幸存圈养大熊猫转移至雅安碧峰峡基地。

2010年,国家林业局编制完成《全国大熊猫保护规划(2011-2020)》。

2011-2014年,完成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为1864只。

2012年,全球首只母兽带仔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自然。

2013年,芦山地震共造成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1.66万公顷植被被损毁。

2013年,人工繁育大熊猫张想被放入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适应场,翌月张想离开适应场,进入自然环境。

2014年,人工繁育大熊猫雪雪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自然。

2014年,大熊猫种群重建正式启动,完成华蓥山大熊猫重引入可行性专家论证及放归适应基地建设,并引入大熊猫开展前期培训工作。

2015年,人工繁育大熊猫华姣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自然。

2015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四川卧龙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美国夏威夷宣布,中国“国宝”大熊猫将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其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中国国家林业局回应称,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来看,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2016年10月20日,人工繁育大熊猫华妍、张梦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自然,这是全球首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

201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等方案。

2017年3月,圈养大熊猫草草与野生大熊猫实现自然交配,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大熊猫首次野外引种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是我国大熊猫繁育科研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